杏鑫测速_机遇与挑战并存 MG出海百万辆下线仪式专访
提问:我们看到很多海外的车主表达了对MG的认可,这几年MG品牌在国外发展得那么好,这些外国车主是怎么看中国设计的车的?在您看来MG ZS这款车为什么能卖得这么好?
上汽领导:MG来自英国,自带英伦基因,这一点毫无疑问。早期我们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向国外消费者展现了此前MG的一些英伦设计。随着这些年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世界同步,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中国企业的自信心越来越足。所以在品牌的调性、宣传方面,MG向外展现的更多的是一个全球的品牌。
关于MG ZS,如果没有疫情的影响,今年这款车的全球销量可能会超过20万台,包括纯电动MG EZS和燃油版的MG ZS。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MG在全球的销量预计在20万辆左右,并且我们启动了新一轮的产品规划。明年,MG ZS这个单一产品在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预计能达到30万辆以上的销量。这款车在2017年就投产了,我们的设计团队来自于全球的三个设计中心,英国团队、中国团队一起设计这款车,它的整体风格、尺寸大小跟欧洲甚至全球用户的消费观念是比较符合的,非常适合海外市场的主流用车理念,它经济实惠、质量可靠,是消费者值得信赖的产品。我们有可靠的质量,有很好的制造团队,质量稳定性非常好,而且我们在全球提供的服务可以说是中国大品牌中最好的,比那些传统的国外汽车企业服务还要好。也是因为这样,我们很惊喜地看到这款车的每一代产品现在都还在全球各个市场销售,而且销量越来越多。全球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我们对这款车非常有信心,能将它打造成明星车型。下一代的MG ZS也在开发中,预计会在2024年投产,当然换代后老车型也会继续销售。
提问:2021年我国汽车出海总量首次达到了200万辆,可以说中国汽车出海的事业蒸蒸日上,我们MG品牌的出海总体表现具体是什么样的?
上汽领导:MG从第一批的60辆开始,到现在的100万辆,经历了很多。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经历了非常快速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我们一开始也没想过,但上汽集团坚信未来中国制造肯定走向全球,最终我们努力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其实早期的一万多辆到五万辆,这个爬坡还是蛮艰难的,到2018年、2019年、2020年基本实现翻番增长,去年做到了全年海外累计批售36万辆,今年预计还能达到60万辆左右。
对于出海,我们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精神去做这件事情,在制定规划的时候是非常要有想象力的。围绕这个规划,我们还要有强大的执行力,把集团的战略落地,这需要有强大的体系。我们要去研究,用什么样的产品能满足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用什么样的路径来实现目标。我们在市场上拼,有一股拼劲,拼出来,现在逐步走向体系化。最近三四年体系化的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先有流量,再有很好的销量,一步一步走过来,这个过程惊心动魄。
提问:之前由于疫情管控,上海进出口物流受到影响,好多产品都堆积在港口,上汽集团是怎么解决汽车海外出口物流问题的?新势力造车都说未来中国的新能源车将占领欧美市场,中国汽车可以走到主流的发达国家去,对此您怎么看?也请您介绍一下MG MULAN。
上汽领导:上海封控确实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上汽是一个强调体系化的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全链条的把控能力比较强。
举几个例子,今年1月到6月,我们从国内发出去的整车超过20万台,装载从国内出口台套散件超过了五万台,大概三台海外生产的车辆台套件对应一个集装箱。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供应链的保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得益于集团的海通码头,早在若干年前,我们就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这一方面得到了保障。疫情期间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码头上的工人是不回家的,因为我们所有的船都是去海外的,都封控在码头上。我们三个礼拜换一班,或者是两个礼拜换一班,换出来的人住在隔离酒店。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保障我们的码头员工生活得好一点,同时也能减少对供应链的影响,各方的努力和付出非常让人动容。
从制造端来说,疫情期间临港工厂、郑州工厂,大量员工是住在工厂里面,领导层也有很多人与员工同吃同住。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供应链保障团队,能够把我们的车源源不断地运输出去,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一步一步地都做出来了。
国家也非常重视,比如上港集团对上汽比较支持,在集装箱的保障方面,上汽集团也努力协调各方资源,保障供应链不断不乱。我们还在探讨如何打通集装箱的路线,包括如何用中欧班列保障车辆能够及时运出去。上汽有自己强大的供应体系,但是放眼全球来看,还要联合更多资源来保障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更好地走出去,尤其在物流方面。
今年中国汽车出口确实是爆发式增长,而同时海外媒体对我们发往欧洲、美洲的汽车也很关注。今年我们可以达到甚至是超过德国出口的水平,这是一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在新能源政策上也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关注,这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压力,我们也会努力迎接压力和挑战。
关于MG MULAN,在命名之初我们想过很多方案,最终选了MULAN。这个命名跟这辆车非常相配。它有过硬的实力,有爱国精神,有大局观、能担当和敢于突破传统束缚、敢想敢做的精神,这些都是当下中国汽车行业所需要的,也是上汽应该承担的,恰恰也是MG MULAN这辆车所具有的特点。可以说它是中国汽车工业首款真正意义的全球车。
媒体:MG品牌取得了比较出色的出海表现,在出海方面的优势主要是什么?从2014年60辆车到现在,MG出海有哪些困难,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后续出海的量继续增长,还会面临哪些机遇或者挑战?
上汽领导:MG具备全球化基因,在全球市场上认可度很高。第二个更关键的是有全球的技术和品质,这是很重要的,比如郑州工厂在全球来说也是顶尖工厂,持续保证了产品稳定的高品质。另外全球的运营体系也非常重要,我们不是在一个点上搞营销,是整个上汽集团都在做国际化,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
刚才讲到的MG MULAN,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就有全球化的考量。MG全球化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没有销量和流量,是不可能有这种胆量去作决策的。从一开始把产品直接投放海外市场,到现在根据国外用户的需求设计产品,这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上汽从2014年开启产品出海直到现在,整个国际化体系的建设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从供应链、设计到制造、营销,正是一个强大的体系在支撑着全球业务的运营,决定了MG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然成功,我们还在始终警醒自己,相比大众、日系韩系的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追赶,但是我们有信心去追赶,MG已经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
困难始终在路上,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举一个小例子,上汽产品一开始出海到中东,我们把最好的车拿出去,当时车的座椅是带加热功能的。有一次到中东出差,手不小心碰到扶手上,无意中按下了座椅加热开关,越坐越热,意识到这个设计不适合当地市场。每一款出海产品的打磨都经历了长期的过程,不同的国家文化、产品标准以及消费习惯,这些点点滴滴都是要克服的困难。针对标准,在上汽乘用车的研发总院,有一个强大的标准研究团队,专门研究世界各国的标准。全世界的标准由各个国家不同的语言写成,从研究这些语言、用词,到最后作用于一款车上,这里面的复杂程度大家不难想象。有人说可以请咨询公司,那样只能从咨询的角度理解,而不是从汽车的角度理解。我们必须要有最专业的工程师去解读这些标准,包括各个大小语种都要有,这些困难都是产品出海过程中碰到的。
再举一例,MG第一款出口到澳大利亚的车就遇到过困难。澳大利亚最早提出要有儿童座椅的锁扣,中国是2013年提出的,当我们2012年进军澳大利亚市场时,产品不符合当地标准。当时的800辆车,全都运回国重新开模重新做锁,这就是由于对当地标准了解不够。这种故事还有不少,现在讲起来好像很轻松,其实绝非易事,光是解决儿童座椅锁扣的问题,开发体系要做座椅的拉力分析还有碰撞试验,全套流程要重新做一遍,难度可想而知。
说到出海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大。从汽车行业来说,特别是有一些国外传统车企转型速度比较慢,这给了所有中国车企一个机会。我们有前期的基础,后面进一步向上攻的趋势是坚定不变的。当然这还需要我们拥有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相信,像郑州这样的样板工厂体现出来的品控能力,以及成本的控制能力,可以奠定MG作为中国制造出海代表在全球行业中的地位。
(若无特别注明,
杏鑫汽车配件【杏鑫平台官网】
文章皆为杏鑫-杏鑫平台官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zgqpgy.com/?p=6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