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汽车配件【杏鑫平台官网】

杏鑫测速_如何实现氢能落地?长城汽车氢能战略专访

3月29日,长城汽车氢能战略全球发布会在保定哈弗技术中心正式举办,在发布会上长城汽车正式公布了氢能领域发展战略,包括“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以及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在发布会后,58汽车也第一时间参加了对长城汽车副总裁穆峰先生以及长城未势能源董事长张天羽先生的专访,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长城氢能战略信息以及消费者更加关心的问题,以下为专访的实录。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问下穆峰总,第一个问题长城汽车是所有车企中首家发布全产业链氢能战略的车企,对于长城来说,是否认为目前纯电动车不是新能源车的终极形式? 第二个问题,2021年要发布一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是量产车吗?配合量产车现在有成熟的供氢网络吗?氢燃料车的成本是否达到市场可以接受的界限了? 长城汽车副总裁穆峰 穆峰:第一个问题,所谓新能源车技术路线之争,要讨论这个话题应该从2012年,行业内围绕燃料电池、BEV还是PHEV,这三条路线,到底哪个路线?当时讨论的非常激烈。实际上我印象里面一直到2017年,不管是政府还是行业内,并没有达成共识。但事实上市场给了我们一个结论。BEV、PHEV经过我们国家10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扶持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看到PHEV市场集中在13~20万元的区间范围,BEV的价格范围从2、3万一直到50万之间都有,我说的是中国品牌。有此来看,PHEV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政策驱动市场首购群体,从市场上来看,现在看不出爆发趋势,实际上量很难,要坚持。 BEV方面,主要是聚集在8万以下的市场和20万以上市场,整个BEV市场呈现“哑铃型”的市场形态。但是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关注核心两个点: 1、动力路线和传统燃油车相比形成了一个全新赛道,因为消费者不管你是BEV还是PHEV,消费者只要驾驶体验。而PHEV相比BEV而言,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一个全新的赛道。但是BEV是存在可能性的,而且针对于两个新爆发的市场,已经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 2、品类转化成本。虽然我们讲环保、绿水青山,但是消费者、特别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一定是品类成本。第一、我在市场里面切了一个全新赛道,第二当我的品类转化成本为零,或者接近为零情况下,就意味着市场会有爆发式增长。 关于燃料电池,现在成本比BEV成本要高,燃料电池相对于BEV而言,如何能切开一个相对于BEV而言的全新赛道,从驾驶感方面就需要和纯电池驱动完全一样的体验。但是从BEV角度来看所谓新赛道,智能移动空间和未来的场景化延伸方面来看,BEV依赖于大的动力电池,燃料电池依赖于自身动力电池加上储氢罐,二者合一。燃料电池比动力电池提供的能源要多,就意味着在相同蓄能力的前提之下,燃料电池应用空间会形成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它具备开放新赛道的一个可能。 第二个品类转化成本,虽然说燃料电池因为成本比较高量没有上去,但是我们看未来成本时候,会重点考虑两个概念。第一,设计原价和商用原价,设计原价判断技术路线,商用原价是判断市场、企业激励的一个指标。从设计原价角度来分析、把BEV打散来看到底系统构成是什么样的?比如今天发布会上陈总(长城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讲的HE氢电平台,HS电堆平台和HP储氢平台,我在判断燃料电池研发成本,或者量产成本的时候,我不会看现在的成本,我会找结构类似的产品来进行迭代、替换。比如空压机,我可能拿涡轮增压去做迭代。等产品上量以后,燃料电池是存在比BEV成本更低的可能,因为电池的成本受限于我们一些矿物资源,不管是现在的锂未还是来的钠,但是氢能源时代,相对于整体结构来看,除了转换贵金属受限于成本以外,驱动系统上看不到真正的成本瓶颈。现在看成本高是因为体量的原因,没有形成批量所以成本高。未来一定是BEV和FCEV的并存,然后我解释为什么并存? 如果就能源整个大格局来看,BEV是分布式的智能储能节点,而像燃料电池是集中式储能。核心点今天几位专家都讲了,扩大绿电利用,降低绿电成本,如果我们做太阳能发电,每度电成本能控制在1.5毛到1毛之间。但太阳能、风能发电都存在着不连续的问题,这是绿电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用氢来做集中式储能,然后再来应用多少瓦,这相当于一个成本很低路线。但是电动车,所要应对的是类似于发电厂的削峰填谷的运营模式,作为智能主节点去做,从能源格局上应该形成大量效应,免费用绿电。目前来看,未来用氢不一定免费用,可能还得补贴,这是比较现实的情况。 今天透露的这个车,是一个典型量产车型,是一款C级SUV,轴距在3米,整车长5.2米,7人座SUV,NEDC续航里程大于等于840公里。 媒体:请问穆总,关于零碳时代下氢经济概念,您认为氢经济产业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 穆峰:我认为未来的氢经济是一个氢社会概念,就像刚才我们聊到的一个集中式储能,是一个氢社会。如果要谈具体应用,我们可以先设想一下未来整个氢经济的应用场景,我们身边所有环节可能都会用氢。先从身边环境来讲,比如我们现在有太阳能热水器,未来是不是有一种可能,用太阳能发电,制氢之后储存起来,转换成我们空调、家用电器的一些日常应用,这是未来氢应用可见一个场景。 另外我们也可以想象氢作为一个方便储能的介质,运送也很方便,管道或者氢罐物流,如我们一些中型、大型、或者重型的商用车辆都可以。刚才忘说了一个点,氢能领域商用车应用更广。举个例子,一台载重50吨的重型商用车,装了电池以后会变的很重,车越重续航就越短,产生恶性循环,但是氢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加一个氢罐的重量无非就是5、6公斤。所以未来商用车辆的应用场景,我们也是能够看见的。 此外,针对储能,大家都知道阶梯电价,根据工业的阶梯电价的应用场景,这个优势会更凸显一点。如我们可以在平价时段用一些便宜的电,但电压高的时候,用氢发电,一方面自己用,一方面维持电网的波谷平衡。 除了这种家用储能、工业储能、交通储能以外,还可以举行一些活动。例如,我们在阿拉善做了一个越野活动,在那种场景用电很困难,但是可以用一个车拉几个氢罐,完全不再依赖于基础设施,自主发电。 综合来讲,我们会把氢能源的发展讲成氢社会,即社会的所有环节,所有细节可能都会用到氢,未来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使用场景,我们叫做“绿电蓝氢”,真正实现碳中和。 媒体:请问张总,再新的技术也需要落地,不知道咱们针对氢能的基础设施怎么考虑?怎么解决? 长城未势能源董事长张天羽 张天羽:未来三年是技术应用的示范期,实际上电池的发展历程很长,在国际上也有100多年发展历史,美国最早登月的月球车就是燃料电池的。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在车端技术上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只是现在推广数量比较小,成本相对较高。真正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更大的问题在于它产业链的冗长,从可再生能源、到制氢、加氢站再到最后的应用。 所以未来三年国家提出明确方向,国内是通过商用车带动基础设施,再通过基础设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国外我们能够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了这个产业链,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过去三年内,全球在氢能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是2600多亿美元,在接下来真正的实施过程当中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而长城汽车也是国内首个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中国企业。 类比于国内十年前的动力电池发展,初期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在推动,但是现在燃料电池发展初期,中石化在未来3到4年规划了1000多家加氢站,国家能源战略也在基础设施方面准备大量投入,给我们的技术发展一个很大的激励。所以,未来三年到四年将会是我们氢能发展的一个示范期。 为什么今天讲全产业链布局,目的在于通过优质合作伙伴真正把上下游串联起来,示范期要考虑不同的商业模式、合作模式,真正实现接近实现商业运行的模式。我们也在和能源企业积极交流,上游制氢、加氢站,联合配合下游搭建氢的综合应用。 媒体:请问张总,在储能这个领域,我们用到的电池是什么样的概念?因为氢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储存用什么样的电池,是氢燃料电池,在不断加氢过程当中,使用这个电池中间还有转换吗?生产电的时候,从氢变成电的过程中,再从电到储存转化成电能过程当中,不知道整个过程是什么样?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整个储能领域细节。 张天羽:简单理解一下,纯电动汽车它是一个移动的储能载具,没有像发动机一样去做能量的生成,而是把电储进去再通过电机输出来。燃料电池汽车和传统内燃机汽车是一样,储氢罐相当于油箱,燃料电池的意义相当于发动机。所以它的电不是储在燃料电池里面,它是一个发电装置,从储氢瓶输出来,再输到燃料电池里面。我们初中时候学到的化学方程式,那边进氢那边进空气,通过氧和氢的有机化学反应形成水和电,所以排出来是可以喝的水,发出来的是电。燃料电池是纯电汽车的一种驱动形式。讲到储能,车载储能靠储氢瓶,真正可再生能源储氢就是大的固定式储氢容器,这样储氢能力更强,并且可以跨季节大批量进行储存,储能之后可以分散运输。通过管道、液氢等都是相应的运输方式。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关于融资方面的,现在有很多氢能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未势能源在这方面怎么规划?另外投资方面,目前有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在自己上市之后,会在上下游投资,刚刚了解到未势能源收购上燃,其他还有没有什么规划? 张天羽:实际上我们看到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对氢燃料电池行业越来越关注,我们整个氢能板块也从2019年7月份独立起来,以更好面向市场中的产品竞争和市场的资金的资源状态。同时,我们也计划在今年完成融资。 投资方面,实际上今天讲的全产业链布局不是我们什么都要做,我们做的只是其中关键环节,我们认为我们能够掌握的核心技术,从当前掌握技术基础上进行延伸。其他的技术,原材料、碳纤维等等,我们更多采取投资策略,从而更好额融合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同时也接受上下游有优势的企业对我们进行投资,这也是我们从去年开始策划,预计会在今年落地。 媒体:在技术方面想问一下张总,2013年氢曾经很火的时候,当时氢的成本上面非常高昂,现在我们从制造成本上面是不是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在规模效应方面,规模量应该多大才能够到能赚钱的地步?相比于全国、全球,长城汽车在氢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是什么? 关于商业模式想问一下穆总,将来氢这一块核心商业模式,是像现在电动车这种方式还是去卖车为主,还是会去卖我们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在产业链形成这个生态之后靠生态去赚钱,商业模式怎么考虑? 张天羽:实际上氢能这个产业已经火了好几次。以前火的过程当中是有政策因素的,有点像碳中和、碳达峰概念提出一样。九几年就有很多国家提出这个问题,有几波起伏,燃料电池也是一样。奥巴马时期北美特别热,好多企业在做这个,美国有很好的政策,做了燃料电池投入,可以把这部分税免掉,当时北美有上百家企业在做。 国内实际上在08年之前,因为我们收购的上燃动力公司,就运营了奥运会、世博会的燃料电池汽车,那段时间比较火。后续推广上,因为国家政策导向,燃料电池相对的慢慢变成与各个研究院和学校进行的前沿技术研发,没有发力市场化,这是过去历史。但这两年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氢能又火起来了,我想还会持续火下去。比如在这两年内,国内已经有1000多家新的燃料电池相关公司进行了注册。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真正把规划和投资拿出来,尤其大型企业,这给予我们很大的信心。 看国外的时候,欧洲甚至将氢能定为它复兴战略的主要政策,想通过氢能来颠覆美元、石油体系。未来的热度是会持续往下走的。制造成本这一块方面,之前我们也有过相应分析,现在并不是材料成本稀缺,而是生产量级太小。全球只有几万辆的状态,国内更少,所以成本居高不下。我们做过相应测算,如果零部件能达到50万台量级,燃料电池相应成本和传统内燃机是相差不大的。这有技术的进步,也有量级提升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您提到长城技术领先的地方和优势。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展示了几个,首先在燃料电池发动机领域我们是全球前五,甚至在第三、第四这样的状态,真正将高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在乘用车上,并且支持全工况应用,从控制策略到零部件执行和开发都承受了很大挑战。只技术开发我们就用了四年时间,今年真正搭载到量产的车上。所以,在燃料电池方面,首先是在功率密度上,为了实现发动机发电功率和密度,里面涉及到多个核心零部件,在国内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在国际上也是绝对领先。包括今天陈总介绍的引射器,目前国内没有第二家做,在国际上相对来说是有成熟的经验,像乘用车的应用条件更严苛,这样的零部件在国际上很少,所以说我们是国际领先。 第二是空压机,我们的空压机工作每分钟可以达到12万5千转速,还要求无油,即使在有些航空领域也达不到这个状态,但我们完成了这个突破。这种空压机我们在国外之前买过,一个单价20万,甚至我们也寻求国外一些技术的合作开发,后来发现我们自己开发的比合作方的还要好,达到了国际领先。 燃料电池堆我们双轨进行,既有金属板的也有石墨板的,金属板更倾向于乘用车、复杂路况。石墨板更多针对商用车,长寿命,也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无论寿命、性能、发动功率上都是国际领先水平。 储氢这一块,高压阀门虽然是很小的部件,但现在市场上买1万5到2万之间,并且国外垄断。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开发出来的,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另外高压阀门是安全性的,经历了很严苛安全测试,已经在整车上应用。 减压阀,加上IV型储氢瓶,真正搭载在整车上的,在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几家。真正搭载整车上完成成熟应用的我们是其中一家。刚才这几项目技术我们已经完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穆峰:关于商业模式,我们并不是自己做零部件自己用,或者我们做车只卖零部件。长城汽车是非常开放的企业,我们需要贡献我们的力量,所以我们氢能的所有零部件都是对全社会开放的。第二,关于盈利点,无论做零部件还是做系统,相当于有一定的盈利,一个制造企业做经营很正常。对于车而言,我们预想的2025年以后量产车的盈利模式,绝对不是简单的做车然后加利润卖给消费者挣点中间价这种模式。 大家作为资深媒体,未来一定追求智能的体验、智能的空间。什么车或者什么动力能够支撑这个形式? 比如哨兵模式,根据我们测算,HEV车型使用最多支撑27分钟,很多车型不会超过45分钟。50公里续航的PHEV,也就4小时到5小时,根本支撑不了这种智能的延伸,真能支撑的是BEV和FCEV。 刚才讲到车的重量和电池重量之间关系,我们未来判断是中型和中型车以下,应该是BEV的世界。而中型车及中型车以上应该是燃料电池的世界。总体运营模式都是软件模式。 媒体:2025年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穆峰:氢能市场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氢能市场,氢能市场做到前三相当于涵盖了整个氢社会,但就我们自主品牌而言,针对于中型以上的商用车和乘用车,长城汽车应该是一个氢能领域一个开拓着。 媒体:未势接下来在于示范运营方面,有什么样的一个规划,特别是我们都知道在马上冬奥会了。 张天羽:在去年9月份财政部发布一个通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申报通知》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国内有20几个城市群申报了燃料电池产业的示范项目。我们参与了其中9个示范群申报,最终可能批准的是5个,我们核心的聚焦点在于京津冀、长三角和河南、河北这四个城市群。我们有信心协助这些城市群申报成功,在这些城市群基础下,我们搭建了相应的应用设施。比如雄安新区建设的砂石物料运输,这个线路一年要运2000多万吨的砂石物料。我们会在今年7月1日,首期推出100台燃料电池重卡,来支持砂石物料运输,后续会推出更多。 第二是支持北京新发地农批物流,疫情以后河北省到北京之间的运输,这种跨省冷链运输场景。还有其他船舶、油轮我们都在探索和建设规模中。总的数量目前我们达到了几千台,未来还会更多,这是当前的状态。 穆峰:上周五我们刚拿到在张家口冬奥会上的订单。应张家口政府要求,我们氢燃料电池车会在张家口冬奥会做交通运输。 媒体:请问张总,咱们氢能源技术的基础团队是怎么一个状态? 张天羽:我们团队确实世界级的,介绍一下历史,抛开现在融合进来的上燃动力,我们最早是在2016年,在长城集团内部成立的一个神秘团队。当时集团不知道我们干什么,团队带头人是之前宝马集团的氢能事业负责人,他在宝马带了一些专家过来,然后我们在这做了燃料电池核心平台和零部件的开发,在那之后我们不断汲取到世界上最优秀的专家。 今天发布会讲话的叫Peter,他是当前全球最好的电堆开发专家之一,之前在巴拉德工作,已经有了20多年开发经验。他之前所在的巴拉德是世界上最早做燃料电池的企业之一,他在巴拉德就是做电堆开发总监。我们储氢瓶专家,之前做过搭载在量产乘用车上的储氢瓶开发。包括还有在奥地利的专家做相应的阀门量产开发。 国内专家也不少,今天演讲的陈雪松,他是国内最资深做燃料电池专家之一,在海外做了20多年燃料电池开发。除了这些我们还有来自丰田的,还有来自现代的,都是具备很好的丰富经验专家。 同时,我们国内的团队成长速度也很快,有很多技术是基于国内人员的贡献,我们的测试中心、氢能研发中心的硬件设施,就是基于我们的团队不断摸索和探索出来的,包括膜加湿器,现在国内都是管式加湿器。目前整个团队有430余个研发人员,今年力争人员能够翻番。 媒体:目前国内车企都在布局燃料电池产业链,双极板、膜电极等,长城汽车已经布局比较全了,请问长城布局氢气制储运,这个产业链布局会不会太宽了一些? […]

杏鑫平台注册_颜值第二,实力第一,东风风行T5 EVO首拆试验结果公布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将第一辆汽车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半世纪以来,不断发展的汽车工业已经打破了无数个技术障碍。以创新为驱动的汽车行业,在始终追求极致性能与奢华驾乘体验的道路上不断进化。 如今,汽车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各类交通事故,使消费者更加关心汽车安全性话题。不同于那些可以量化的汽车性能参数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类配置,汽车被动安全性能往往更依赖于那些看不到的材料与结构设计。2021年3月28日,东风风行T5 EVO迎来了其上市发布后的首秀,一场“东风风行 T5 EVO 全网首拆揭秘暨超级立方EMA 架构发布会”为我们展现了其硬核安全实力。 硬核实力,风行T5 EVO全网首拆试验结果表现优异 在本次试验中,东风风行T5 EVO接受了来自业界权威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业的严苛品质挑战。包含白车身静压、等效十万公里耐久性、整车VOC试验以及舒适性测试等实验内容,进一步剖析了车型在安全性、健康性、经济性、可靠性、舒适性及耐久性的全方位表现。中汽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孟宪明博士在发布会现场公布并解读了东风风行T5 EVO全网首拆试验结果。 在白车身顶部静压试验中,工程师将东风风行T5 EVO的白车身固定在刚性水平面上,并对其进行载荷施加。通过加载装置的位移量来判断车型的顶部抗压能力。最终,承托东风风行T5 EVO的加载装置位移量为31.7mm,该成绩仅为GB 26134-2010《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标准的四分之一。 车内的有害物质作为隐形的健康杀手,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整车VOC及气味测试正是通过模拟在日常使用中,考察密闭或阳光暴晒下的车内环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水平。通过检测,东风风行T5 EVO该项成绩远优于国标限值。 汽车油耗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以来备受消费者的关心。城区通行比例高,高速比例低,平均速度低,频繁加减速,怠速比例高等,符合这些特征的中国工况,更能逼真的模拟出车辆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油耗水平。通过CLTC中国工况油耗试验,东风风行T5 EVO的油耗水平为7.99L/100km。自2021年起,我国引入并实施了更为严苛的WLTC循环测试,该测试模拟了车辆在城市(低速)、城郊(中速)、乡村(高速)和高速公路(超高速)4种不同工况下的续航及油耗水平。而东风风行T5 EVO在WLTC测试中取得了百公里油耗6.6L的优异成绩,达到了同级别最优。不论是代表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的WLTC工况测试,还是更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况测试,T5 EVO在动力性和油耗表现上,都达到完美平衡。 汽车座椅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舒适性和支撑性,更要拥有出色的疲劳耐久性。一方面,工程师通过体压分布测试来考察东风风行T5 EVO的座椅舒适性,结果显示,车型座椅压力分布整体均匀,无明显硬点,舒适性良好;另一方面,工程师通过模拟人员上下车的过程,对座椅进行了耐久测试。东风风行T5 EVO以“无明显磨损,缝线无开裂,整体无明显变形,可靠性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测试。 提到耐久性测试,整车耐久性关乎车辆在使用生命周期内的可靠程度。中汽中心的工程师通过四立柱试验来复现消费者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约100000km行驶里程。东风风行T5 EVO历经连续7天的测试后,各项变化指标均表现出色。 《行车视线》栏目内容总监于尚宏老师在车辆拆解视频中点评到:经过测试,东风风行用自主品牌的售价和豪华品牌的标准,为消费者们带来了如此硬核的紧凑型SUV,为车内乘客罩上金钟罩,穿上铁布衫,并且在细节做工方面也是极为严谨,毫不马虎。 精彩纷呈,风行T5 EVO四大品质挑战完胜 近年来,车辆舒适性问题一直广受消费者的关注,本次颠簸实验对东风风行T5 EVO进行了在不同时速下,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上车身的稳定性的测试。在测试中,东风风行T5 EVO表现优异,并且在测试中速度越快,表现越平稳。这得益于东风风行T5 EVO的后控制臂采用了轻量化铝合金材质,可以带来更低的簧下质量,从而减少车身的惯性跳动,从多个细节上增强了车辆的避震效果。 众所周知,车身的前横梁在关键时刻可以起到保护生命的作用,在绝对碾压实验中,试验人员采用超过20吨的重型机械对东风风行T5 EVO的前横梁进行碾压测试。重型机械先后碾过车辆防撞梁及在防撞梁覆盖保护下的假人手臂。测试结果表明,东风风行T5 EVO的前横梁回弹率超过80%,可承受超过20吨的碾压。 决定车辆安全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车辆B柱的坚固性。为了测试东风风行T5 EVO B柱的坚固程度,试验人员设计了全制式武器的射击试验。依次使用了贝雷塔,AK47,98-K射击B柱钢板,由热成型钢和高强钢组成的B柱成功经受住了来自三杆枪支的射击,并未被击穿,成果通过了测试。 为了测试车身的抗压能力,试验人员将东风风行T5 EVO的白车身拆解出来,通过使用单个重量达2.2吨的集装箱进行压顶测试。白车身在经受了三个集装箱的叠加后,可以明显看到白车身整体完好。其原因是东风风行T5 EVO自身高强度钢比例达到整车的76%。并且车顶前后横梁与ABC柱的架构采用无缝焊接技术,在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同时,构成的传力路径使整个笼式车身保证了车辆的超高强度。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换教授就试验过程及结果表示:“就汽车安全而言,东风风行T5 EVO今天的表现十分突出,几项挑战有针对性地考察了车身的几个重要部件。高比例高强度钢的使用和自主创新的“几”字形骨架车身结构,都为该车型增光添彩。车身骨架,如同人体的骨架,起着支撑整体的核心作用,科学合理地运用对于保证车内成员生存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 革新不止,东风风行超级立方EMA架构正式发布 从纯手工打磨到机械化生产,汽车工业历经百余年进化之路,时刻处于不断的变革。基于平台打造的汽车架构,为车辆提供了更高层面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延展性。本次发布会的最后,东风风行发布了其最新的超级立方EMA架构,这也正是东风风行T5 EVO能够轻松应对严苛挑战的关键。正如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潘晖先生在会上提到的:“超级立方EMA架构以五大基因进化,驾乘、空间、安全、动力、可靠性全面革新,面向未来,带来无限可能的智慧造车平台。” 全新发布的东风风行超级立方EMA架构将在驾乘体验、空间表现、安全性能、动力及可靠性上实现全面的极致进化。拥有117个标准模块的超级立方EMA架构可以满足未来越发多样的需求,全面实现风行多品类发力。在被动安全性能方面,超级立方EMA架构将关键部位的高强度钢占比提升到了90%。在智能主动安全方面,超级立方EMA架构将搭载业内最强的EyeQ系列自动驾驶芯片,通过遍布车身的17颗传感器,实现12项完备的L2级驾驶辅助功能。为用户打造出里程碑式的安全性能。 在印度北部的干旱地区,生活着一种华丽扇喉蜥。在艰苦的环境中,雄性扇喉蜥需要凭借实力与其他雄性至死不休的战斗,才能站在无垠荒漠中那块最高的岩石上。最终它们将通过展开喉咙下方色彩鲜艳的“喉扇”吸引雌性,以此完成生命的延续。 进化存于世间万物,同样也是汽车工业的永恒主题。颜值与品质并非对立而生,东风风行在追寻“进化论”的旅途上不断前行。品牌的进化源于自我革新,未来,东风风行将以不断迭代的设计理念、服务理念、技术理念,让更多用户的更多需求,变为现实,共同迈向智慧出行的全新时代。

杏鑫官网_合势 行无界 固特异联合途虎开启战略合作2.0

3月31日,全球著名轮胎品牌固特异与中国领先的汽车消费者服务平台途虎养车于上海举办了“合势 行无界 固特异×途虎战略合作2.0”联合发布会,两大品牌强强联手,将进一步深化合作,迈入战略合作2.0阶段。双方将在移动出行领域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创新,为用户出行创造无限可能。 作为全球轮胎行业的领军者,固特异自1898年成立以来,便以创新为驱动力,持续推动出行领域的变革浪潮,通过业界领先的科技生态体系,为消费者带来安全优质的产品与舒适愉悦的驾乘保障。中国首家专业汽车养护电商平台途虎则以数字化能力见长,深耕汽车养护市场,拥有长达九年多的数字化运营积累,并与行业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持续推动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固特异一直与途虎保持着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渠道、产品数字化方面进行了多次试水创新,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固特异与途虎携手举办专场直播,帮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并更便捷地购买产品;2020年“双十一”期间,固特异在途虎电商平台开展促销活动,产品销量为2019年的164%。 鉴于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深厚建树,与以往合作奠定的良好基础,固特异携手途虎开启战略合作升级时代。在战略合作2.0阶段,固特异与途虎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科技、电商领域的优势,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打造品类更全、覆盖范围更广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充分满足用户在不同阶段的消费需求,带来“一站式”的消费解决方案;共同打造线下服务体系,引领汽车养护市场的服务升级。 此外,固特异与途虎还将在品牌共创领域加大合作力度,打造联合品牌日、周年庆、双十一大促、双旦等丰富活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卓越的品牌体验、购物体验,尽心尽力地回馈消费者。 发布会中,固特异与途虎联合发布了100条汽车自驾线路甄选活动,通过用户共创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充满激情的生活方式体验,为他们的驾乘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与精彩,在爱好与精神层面引发共鸣。 通过开展战略合作2.0,固特异将与途虎共同深化市场布局,突破所在行业的发展界限,开创优势互补、聚势共赢的崭新发展格局,引领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升级。同时,固特异也将继续贯彻“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以领先科技持续引领轮胎行业的发展潮流。

杏鑫代理_北京现代“智心合一”安全系统 为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都正在被”智能化“大网覆盖,曾经购物节积压的数亿件快递在智能化物流中实现快速送达;互联网通过智能分析大数据准确捕捉用户爱好推送合适的产品;医疗上通过AI+智能化,实现千人千面的诊疗和全面服务;汽车领域也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朝智能化的方向进化。 北京现代作为领先的智能移动解决方案供应商,率先进入汽车网联智能化的快车道,将其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在新车型中广泛搭载,如3月初上刚上市的全新一代名图&名图纯电动以及即将于四月上旬上市的第五代途胜L,都将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智能化驾乘体验。 北京现代的前瞻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安全层面。当目前市面上以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为主的时候,北京现代推出的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在技术和功能性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以实现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 自动驾驶科技的核心诉求和终极目标就是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基于此北京现代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同级最多的高阶智能设备, FCA 前方防碰撞辅助(车辆/行人/二轮车)、FCA-JT前方防碰撞辅助-交叉路对向车、DAW驾驶员注意力警告、BVM 盲区显示系统等;还有NSCC 基于导航智能巡航控制、LFA车道居中保持、LKA 车道防偏离辅助、SVM 360°全景影像等诸多为驾驶者带来便利的功能。 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所包含的功能在车上和实际的使用场景中,有更直接更明了的体现。比如北京现代名图&名图纯电动因为其“有且优”的安全配置,让驾驶者在各个场景中都能从容应对。在繁忙的城市中行车,驾驶员高度集中精力的同时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随时出现的行人、电动车或者其他方向来车,这个时候FCA前方防碰撞辅助以及FCA-JT前方防碰撞辅助-交叉路对向车这两项功能就能先于驾驶员“观察”到危险并及时做出预警和判断。当车辆在交叉路口转向时,可以通过车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识别对向车辆,预测碰撞,对车辆进行辅助制动;在驾驶中转向并道时,BVM盲区显示系统能为驾驶员提供转向时的影像参考,向左打转向灯会显示左后方的影像,右侧同理,减少了并线时的视觉盲区,提升行车中的安全性。“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统可以说为用户延展出新的“眼睛”和“大脑”,将安全驾驶从人本身扩展到整个车的范围。 在高速公路行驶的场景中,驾乘人员可能会遇到因为长时间高度集中驾驶产生疲劳、分神、车辆偏离车道的情况,这个时候智能系统能为驾乘人员承担一部分驾驶压力,就会为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如第五代途胜L的NSCC基于导航智能巡航控制,可以利用车辆前方的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监测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保证拥有一个安全的行车距离,同时还可以根据前车的行进速度进行加速、减速、停车等操作,增加了巡航驾驶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在倒车的时候,SVM360°全景影像功能就发挥极大的作用, 360°全景影像能够全方位显示车周身情况,并且显示效果清晰,可以让驾驶员更直观的观察到车辆周围的情况,增强了停车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第五代途胜L目前驭潮抢鲜价17万-21万元,不仅整车安全配置让人安心,售价也让更让人动心。 Hyundai SmartSense 智心合一安全系统的魅力,让用户更好的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安全和便利。而也正是以上这些出色的智能配置,让北京现代众多车型备受当代智享生活的年轻群体追捧。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北京现代还会打造出更加智能、安全的车型,持续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

杏鑫测速_长安又搞事 车圈首场脱口秀式品鉴会!

2021年3月10日,搭载蓝鲸新一代高效动力组合的全新CS35PLUS以及2021款逸动PLUS上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长安这两款车,3月31日,长安汽车联动知名脱口秀艺人黄西、子寅等,发起了一场以“鲸言精语明日秀”为主题的脱口秀品鉴会,引发了业界和市场的共同关注。 车圈其实不缺娱乐人才,但以脱口秀的形式来聊新车的,长安应该是第一家,尤其还请来了自家的网红销售来跟专业的脱口秀演员PK,不得不说长安汽车真的会玩! 这场脱口秀上金句也是满场飞,将大部分人用车时碰到的痛点以调侃的方式展现出来,再用全新CS35PLUS以及2021款逸动PLUS的对应功能一一解决,欢笑的同时也让人体会到了自主品牌对于国人习惯理解之透彻。 就像这些金句所说的:“真觉得后备箱钥匙这个设计太多余了,你想想后备箱里都是啥,剩下半瓶的玻璃水、几年没洗过的球鞋、老爸的小马扎,老妈的塑料袋,媳妇儿的毛绒抱枕,孩子的遥控汽车,总共价值不超过200块钱,这个钱数支付宝都能免密支付,马云都不跟我要密码,你还跟我要钥匙,你是谁啊?” 而在全新CS35PLUS上,自动感应尾门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管你是超市采购买了太多分不出手,还是下雨天一手撑伞一手拿包,只要站在距离全新CS35PLUS尾门一米之内的感应区内,无需拿出钥匙,只需等待4秒,即可自动打开尾门。 聊到逸动PLUS的全新外观:“车在我看来,必须好看。能让我记住,刚才销售也说了,我们这个车特别好看。但是再好看能好看到哪呢?难道去了加油站,别的车加95号,我开着逸动大漂亮加SK2吗?” 聊到逸动PLUS的车灯:“你看这个城市之光贯穿式前位灯,又叫做星瞳之眼,怎么解释星瞳之眼呢?就好像女孩子看见吴彦祖或者彭于晏一样,那闪闪发光,那炯炯有神!” 满场笑点不断,对这两台车感兴趣的你不妨去看看这场直播的回放,另外作为媒体的我们还是想借机会再介绍介绍这两台实力新品。 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款长安CS35PLUS在外观上采用了长安家族全新的“明日设计”风格,另外,前脸采用了点阵式中网以及贯穿式LED日间行车灯。大灯为分体式设计,远近光大灯设计在前保险杠两侧,中间还有一条红色的装饰条相连。 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330/1825/1660mm,轴距为2600mm。侧面线条基本得到保留,侧裙位置加入了红色的装饰条,整体显得更加运动。 全新18寸轮辋采用多幅设计,让整车看上去非常有力量感,轮胎宽度达到225mm,极具视觉张力。 新车依旧采用贯穿式尾灯的设计,不过细节和造型上有所变化,与旧款相比更细长,而且内部的结构也更精致,夜间的辨识度更高。车尾的另一个亮点是采用了双边单出的排气管,并且搭配尾唇造型,让尾部更加运动。 新车的内饰也是变化巨大,用上了科技潮流风的双联屏,9英寸全液晶仪表与10.25英寸的中控屏,为防止光源干扰,避免出现眩光,经过大量光源追踪分析,模拟多种光照情况及使用场景后,将中控大屏向驾驶席侧倾斜8.1°,不仅让信息一目了然,还让操纵更加便捷。 车载系统搭配长安最新的inCall3.0S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新增全局免唤醒、多轮交互、上下文理解功能,新增200多项语音控制。同时支持车机版的微信诵读与语音发送,让你保证可以实时在线,不错过重要信息。 全新CS35PLUS新增智慧车窗功能,让车窗/天窗作为智能出行生活的便利延伸,四门车窗一键升降、锁车自动关窗、下雨自动关窗、远程查看、语音控制、吸烟模式等六项功能让你随时感受科技的便利。 全新CS35PLUS搭载无线充电功能,配备标准15W无线充电器。 新增配置的电动尾门,具备钥匙遥控远距离开闭;双击电动尾门开关整车上锁;钥匙感应开启三大贴心功能。下车后锁车,走到车辆尾部,停留几秒,车辆会自动鸣笛两声提醒之后尾门自动打开。 新车最大的改变还是动力系统方面,蓝鲸NE 1.4T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18kW,最大扭矩260N·m,使用了霍尼韦尔的电子废气阀涡轮增压器,大幅降低涡轮迟滞,以获得更快的响应速度。 与发动机相匹配的是长安自主研发的蓝鲸7速高效湿式DCT变速器,针对国内用车环境,特别优化了平顺性和稳定性。 2021款逸动PLUS在造型上采用更立体动感的全新格栅,搭配城市之光全LED贯穿式前位灯,造型犀利。 呼吸式立体3D动感腰线,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洋中的鱼群,塑造出简约流畅的车身结构,融入动感基因,车身线条流转的丰富变化与前后灯组造型结合,更显区别。 外扩的尾灯造型,将车身横向拉宽,使车尾视觉上更加宽厚有劲,营造出低趴的时尚动感。同时双边尾排的造型,年轻时尚,力量感十足。焕新17寸锋刃式双色造型轮毂,棱角鲜明,动感锋利。 内饰方面,采用双联屏加环抱式座舱的内饰设计,搭载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10.25英寸全液晶中控屏。人体工学座椅搭配超纤皮质贴近人体亲肤感,可以让驾驶者获得更舒适的乘坐感受。 智能配置方面,新车搭载540°高清全景影像系统,全车搭载4个分辨率为1280*720高清广角摄像头,集成360°高清全景影像、还有180°底盘透视和行车记录仪功能,实时监测车辆四周情况,给你540°无死角安全视野。 搭载自动感应尾门,在有效感应区内,自动解锁行李箱,轻松放物取货,解放双手更加便利;尾门内外和主驾驶座还布置了控制开关,多种方式更方便。 在动力上,新车搭载长安蓝鲸NE 1.4T高压直喷发动机和1.6L自然吸气发动机,1.4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6kW,最大扭矩260N·m,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综合油耗为5.9L,而1.6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4kW,最大扭矩161N·m,匹配5速手动变速箱和6速自动变速箱。 脱口秀作为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娱乐形式就像长安品牌造车一样,历经了多代的更迭才获得了更多人的喜爱;而好的产品也会为更多的消费者所青睐与追捧,相信长安CS35PLUS与逸动PLUS这样的国货精品在今后的日子里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杏鑫测速注册_A0级电动车不可以智能化?五菱不服

当一辆A0级电动车摆在面前,你的第一反应会不会认为这只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不要谈配置功能了,顺利从A点开到B点就行。 抱有这种看法的人,应该不会是少数,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但如果这辆车是KiWi EV,你在了解它之后可能会放下原有的偏见。 在8万元这个价格上,它不但采用了后轮驱动,还配备了前后独立悬挂,并提供车联网、OTA、Auto Hold等功能。 而即将上市的2023款KiWi EV,更是搭载了上汽通用五菱与大疆共同打造的智能驾驶系统,完全颠覆了原有的认知。 谁说A0级电动车不可以智能化? 人人爱用也用得起的智能化 2023款KiWi EV的智能化,跟别的车不一样。 为了抢占智能驾驶的赛道,很多车企的做法其实就是堆料,将各种超规格硬件简单粗暴地堆叠在一起,功能名称越来越炫酷,越来越难懂。 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样的方式常常会使他们陷入不敢用或不会用的尴尬境地。钱没少花,可买到的却是常年不用的“假智能”。 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薛海涛表示,公司对于智能化的思考,就是要解决“不会用、不敢用、不常用”的问题。因此,他们推出了“情绪引擎”智能化理念,优先聚焦城市高频出行,解决用户行车痛点,打造“人人都爱用的智能驾驶”。 什么是“情绪引擎”?通俗点理解,就是基于用户使用一项功能时产生的情绪,来判断这个功能到底需不需要,究竟好不好用。通过切分场景、洞察人心的方式,找到用户最关注、最常用的场景。 于是上汽通用五菱发现,用户出行的最高频场景为城市0-80km/h驾驶场景。同时,“拥堵路况”和“泊车环节”是用户出行亟待解决的2大难点。 为了攻克城市出行高频及痛点场景,上汽通用五菱与大疆车载深度合作,开发出以“泊车场景”和“拥堵场景”为切入点的“灵犀智驾系统”。 2023款KiWi EV正是首款搭载该系统的车型。 在核心硬件方面,上汽通用五菱选择大疆车载立体双目摄像头作为关键部件。 基于在视觉感知领域的算法积累,以及无人机视觉感知系统的百万级量产经验,大疆车载自主研发的双目立体视觉传感器,拥有在线自标定技术、任意障碍物识别与深度估计、视觉感知算法泛化能力等的核心技术优势。 一体双目、非两个独立单目摄像头的结构,带来更高的立体视觉协同度,不仅能准确识别常见物体,更能精准定位任意障碍物并估算其距离,为“灵犀智驾系统”提供立体、精准的视觉感知能力。 同时,依托于大疆车载的车规级域控制器,和意图预测与多模态决策规控技术,“灵犀智驾系统”拥有极高的软硬件协同优化能力和丰富的外围扩展融合能力,并可以实现复杂路况用户意图预测,以及全国各种行车场景全覆盖。 灵犀智驾系统在泊车场景下,可以做到同时支持车辆静态、前进、后退全方位状态下的车位识别。 车位智能识别功能实现了“可见即可停”,配合360°无死角泊车功能,无论车辆与车位成多少角度,都能识别到车位并精准泊入。另外,单边距离后视镜15cm的狭窄车位以及墙角车位也可以平稳泊入。 对于地锁、车位限位器等障碍物,系统可以进行智能识别。而且用户在车内车外均可以进行智能泊车操作,极大的提升了便利性,对于停车困难户简直太友好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行业首创的“AI智慧出库”功能,集智能出库、方向判断、路径规划功能于一身,泊出场景不受车位形态及车辆状态困扰,任意泊入方式均可实现智能泊出,并能及时应对障碍,为驾驶者预留足够的上车空间。 在城市行车场景下,灵犀智驾系统通过智能识别周围环境,在通畅路段主动向用户推荐使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车道线混乱及车道线数量变化汇入时,可根据立体视觉进行环境识别智慧选择车道。 该系统可智能识别侧翻车、改装车、落石、掉落纸箱、异形雪糕筒、施工栏杆等障碍物,并能根据障碍物占用车道的情况,智能选择减速避让或侧移避让。同时,还能在车道内主动远离大货车或护栏,主动避让行人和摩托车。 在应对与本车距离1.5m的加塞时,能够根据加塞情况智能选择减速。在通过路口及等红绿灯的时候,系统能够帮助车辆直行通过路口,即使在大型或小角度路口也能轻松通行,并在未来OTA后拥有识别红绿灯并顺利通行功能。 凭借在城市出行场景下优异的“智能泊车”和“智能行车”表现,2023款KiWi EV斩获2022年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智能泊车金奖”和“智能行车金奖”两项荣誉,其基于城市出行场景的智能驾驶实力获得专业认证。 据薛海涛介绍,未来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三方面。 首先是新能源。他表示,上汽通用五菱未来将聚焦纯电和混动两大板块,公司目前只有几款小型电动车,今年在纯电动市场大概是60万辆的水平,接下来会陆陆续续推出几款大型电动车。 而在混动板块,其首款混动车型五菱星辰混动版即将在本月上市。 其次是全球化。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市场实现整车及散件出口145,550台/套,同比增长88%,创历史新高。薛海涛表示,今年公司计划做到20万辆。他认为,中国新能源走向海外是一个很大的趋势。 8月8日,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 ev在印尼正式下线。首站登陆印尼之后,未来这款车还将远征印度、埃及以及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然后就是智能化,虽然排在最后,但却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在灵犀智驾系统之后,上汽通用五菱还将与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共同开发智能座舱“场景魔方”。 或许你以为,上汽通用五菱只会造便宜的神车。但实际上,这家车企拥有一支包含109位博士在内、共4000余人的智能研发团队,建成了全球首条集5G通讯、V2X、远程驾控、无人驾驶四位一体的公开测试道路, 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五菱不但于2019年就开始布局无人驾驶物流领域,还是全国首批、西南地区首个获得《高速场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的汽车企业。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在2023款KiWi EV身上,我们再次体会到这家企业与众不同的造车理念。不追求最好,也不追求最贵,只造用户最需要的。或许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科技平权。

杏鑫平台注册_EDG能否为合创指明出路?

在经历政策刺激的初期发展阶段,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进程,终于从略显迷乱的阵脚中向快速成长的新时期迈进。科技力量的背书下,不断细分再细分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了新的产业气象。车市格局的又一次重塑,亦让所有人在对赌中实现跨域与变革。 奈何,进入2022年以来,各级势力间的缠斗将战火撩拨得甚旺。“蔚小理”旗下ES7、G9和L9三款新车,直接让主打中高端市场的传统车企惴惴不安。问界、阿维塔等新生代品牌,更是抱着改变历史的态度,所出招式拳拳到肉。 此番境遇下,谁能在夹缝中求生,谁又能另辟蹊径冲出重围? 相较于一线品牌,相信零跑、哪吒、高合以及合创等尚未自建护城河的造车新势力,一边,如芒在背,另一边,为了尽快找到下一个突围点,也不该有过多的犹豫。 而眼下,上半年较佳的销量情况,确实让人对整个新能源车市的未来充满期待。但总的来说,随着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我认为,可供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路径仍是匮乏的。 靠补能完备、服务冗余、渠道重建、用户体验等手段,无法对冲不断涌现的消费需求时,一切可以博出机会和抵御未知的举措,试试又何妨? 时隔多日,合创汽车官宣和电子竞技战队EDG进行深度合作。不同于早先的赞助性质,为之冠名的合创,就是希望构建出一个围绕EDG而生的新能源品牌发展生态。在年轻人聚集的腹地,令自身的品牌形象丰满起来,从而形成能吸引潜在电动车消费者的特定属性。 分化中寻找机遇 今年,新能源市场的相互博弈有多严重? 当特斯拉和比亚迪正以近乎疯狂的态势攻城掠地,包括大众在内的所有传统车企,却在为“何时能月销过万”,甚至“如何造一款不被骂的电动车”而犯难;“蔚小理”之间的斗争还难分难解时,零跑、哪吒靠着性价比获得一线生机,威马却几近凋零…… 华为余承东一句“一年内干翻特斯拉”惹着车圈一阵骚动还不够,百度创始人CEO李彦宏为集度站台时,说出的那句“自动驾驶技术将领先特斯拉一代”,又让这场无休止的新能源战事愈加复杂。 只不过,鉴于中国车市的巨大容量,市场竞争的终局并不该以某几家车企为中心构建的。相信后加入的新人中,无论后备力量为何,一路升级“打怪”后,总能涌现出一些不甘平凡的人。在EV时代彻底到来之前,多角度地输出,算是一种自谋生路的尝试。 像合创如此强烈地拥抱电子竞技的新势力,并不多见。但往后,有没有一种可能,当95后的年轻人在新能源车市中聚合,此举不见得是一条险路。 毕竟,由当下的种种迹象中,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不可逆的。 按照乘联会数据1-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46.6万辆,同比增长122.8%。且随着7月的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56.4万辆,增长123.7%的增速不减,2022年的中国新能源总体销量会超过此前所预测的550万辆的估值,并会就此为往后的市场变化做出很强的预演。 这样一来,随着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进入电动车产销正轨,为求差异化发展,不说能否有迹可循,开拓出多元化的路径选择,就成了所有人必然为之的事。 “蔚小理”主打的中高端新能源基本覆盖特斯拉照顾不到的区域,到了20万及以下的市场区间,太多的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也算是用价格战获得了自己的地位。那么,对于合创来说,如何深化品牌形象和谋求新的产品突围角度,显然就变得极其重要。 进而,要论意义所在。 当新车型A06呼之欲出之际,继去年和EDG电子竞技达成合作,再次选择与之进入深度融合,看似是合创在为自我发展寻找着新的方向,其更深刻的地方是否还在于,当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愈发固化的时候,能为整个行业的多维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还是值得我们推敲的。 曾经,有人问过我,了不了解电子竞技市场的潜力? 私以为,此类在特定人群里发酵的圈层文化,要形成一定的消费力还需一段时间沉淀。但很显然,互联网经济所显现的市场规模,早已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据查,目前中国电子游戏总玩家数量已经超过了7亿,而电竞游戏的玩家接近5亿人。商业潜力上,预计2022年整个电竞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这就意味着,EDG作为电子竞技文化圈中一个极具辨识度和认知的大IP,倘若合创可以与之联系紧密,在笼络95后,乃至00后人群时,EDG可以为之充当媒介。在世界赛夺冠后,作为坐拥数百万粉丝的EDG,总能将合创的知名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吧。 现在,合创计划将EDG的电竞特色与自身智能化配置相结合,将角色特性与电动车所需的互联车机相集成,用以试探消费者的接受度。但保不齐,从现有的Z03、007到A06,合创未来要是以此为基础,加深对车载大数据的梳理,创建出一个年轻人热衷的移动出行环境,其意义或将变得更为深刻。 年轻人想要的东西很多,后进的新势力唯有适时对自我举刀,向过去告别。“弱化‘车’的工具属性,加强潮流文化和智能科技的多维熔铸”是合创在做的,相信也是其他造车新势力接下来不可规避的。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中国车市更迭到今日,新能源车的用户,其年轻化趋势愈演愈烈几乎是肉眼可见的。 那么,伴随传统车企在品牌层面上开始不具优势,谁能借机抢占市场契机,在这一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把握与电子竞技相关的年轻人群的做法,并不在大多数新创车企的既定计划中,是否意味着,面向这个具有一定空白的方向而努力有着可行性的呢? 在过去的一年里,行业中确实涌现出一些主张变革与个人标签的新能源品牌。极氪、阿维塔紧跟小鹏的步伐,不论硬件条件高低,期待用极客思维圈粉;长安深蓝将多技术路线并行视为SL03博得好感的底牌;更有甚者,如欧拉,甭管直男消费者膈不膈应,为了拉拢女性群体,直接祭出芭蕾猫这样的产品…… 它们的目的有且仅有一个,即:希望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谋求一个可观的未来。 而今,身处起步阶段,碍于产品序列和规划还未脱离往日的模式,合创在品牌声量上有所欠缺。但在产品层面,即将亮相的纯电轿车A06,在自我研发上已经使得合创与过去做出了最大程度地区隔。无论此次加深和EDG之间的合作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果,只要能将合创品牌进行标签化,这就是成功的。 在现有年轻消费者的认知中,新兴品牌的发展桎梏就是害怕自身没有独创性。长此以往,这样的身份属性无疑是对于新能源品牌的发展不利的。典型例子,就是当年能和蔚来、小鹏平分秋色,如今却岌岌可危的威马。 加之,根据中国流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国内有销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近百家。而前20%的品牌销量合计258万辆,占整体新能源汽车销量84%的现状,所反映出的是,当市场集中度过高时,品牌有没有特定的标签,已然成了衡量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指标。 与EDG牵手,并在世界杯夺冠当夜引发品牌有史以来的高频曝光,向外界力证,合创是可以借机出圈的。故而,一旦在合创的维系下,电子竞技与新能源车的文化圈的形成,层出不穷的新生代消费者,避免不了在电动车消费过程和合创产生交集。 对于那些高举高打的新势力来说,取悦以95后为主体的年轻人,可能还未上升到战略层面,但对于合创而言,因品牌定位的关系和新车A06未来所觊觎的潜在用户,更像是分内之事。 冠名战队,新队名定为“上海合创汽车EDG英雄联盟分部”、在联名的基础上发布新车之余,由双方共同主导线下的粉丝活动……这些与电子竞技文化深度捆绑的一切,如果可以令合创的未来和过去做一个切割,故事的走向是不是能有新的底色? 还记得,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合创汽车副总裁何凯欣曾用“造车不是拔河,不是人越多越好”总结着合创一路走来的发展逻辑。既然如此,我想,为达“小而美”的生存状态,动用非常规的创新手段,或许不失为一个讨巧的方法。 中国新能源市场太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了。主流新势力常年霸占舆论,让传统车企每一步如履薄冰,让新晋者陷入仅有的那几条前行轨道,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新时代的启幕,遇见中国车企百花齐放的光景,难道不好吗? 避开“蔚小理”的锋芒而选择一条无人走过的新路,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但是,在未来未有定论以前,相比怀疑电子竞技产业或其他新兴领域对新能源市场所带去的推动力,不妨给予那些愿意尝试新玩法的车企一些空间。 接下来,为了打造出一个围绕电子竞技的全新业态,合创还有很多事要做,好比:如何将这一举动的战略性意义从营销层面剥离,如何令“电竞第一汽车品牌”的口号深入人心,或是通过现有资源加快对Z03、007等产品本身的迭代速度…… 但说到底,随着新能源市场完成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进化,合创的最终想法都在于,在众多同行者中自建一套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存法则。可能的情况下,以EDG之名,将更多的相关产业并入其中,形成一个更大的产业闭环。 此刻,我们无需给诸如合创一样的新势力定下一个发展基调。新能源产业的合纵连横,给在华的汽车企业提出太多要求的同时,多变的市场趋势也催生出一定突围的机会。若此,不论手法,以前瞻视角占据细分市场的先机,终究是它们所该有的觉悟。

杏鑫测速_本田CEO:吃老本,十年后公司将不复存在

在丰田与日产相继公布了最新财季的“成绩单”之后,本田的财报似乎来得稍微晚了一些。 2022财年(2022年4月-2023年3月)第一季度(4-6月),本田累计营收3.83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为1492.19亿日元,同比下降32.9%。 本田副社长竹内弘平表示,由于半导体供应不足和上海因奥密克戎病毒导致的锁紧,本田汽车产量下降,且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和北美等市场。 过去4-6月,本田全球累计销售了81.5万新车,同比下滑18.3%,与此相比,该公司的摩托车实现425万辆的累计销量,同比涨幅高达9.6%。由此可见,汽车业务依旧是拖累整体业绩的主要因素,奥密克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挑战又给产能端带来新的压力。 正是得益于可圈可点的摩托车销量,过去三个月依旧维持了与上年同期持平的营业利润率。 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在财报发布后,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的专访,从携手索尼跨界造车,到抢滩电动化和碳中和的新时代,再到他试图推进的自上而下的变革,交流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本田转型的方方面面。我们整理了三部敏宏的最新采访,以飨读者。 主战场,不只日本 “我认为,从燃油车到电动车,整个行业改变的,不只是从发动机到电池的变化,还有移动出行的新价值。” 三部敏宏告诉日本媒体,跨界造车将带来最切合实际的新价值,只有和非汽车领域的公司合作,造车的“外壳”才能被打破,诞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去年掌舵本田的三部敏宏,比任何人都急于打破这层固有的“外壳”,为了尽快迎接新的产品生态,他主动向索尼扔出了橄榄枝,并热情地找到索尼一把手吉田宪一郎,建议两家公司各自派出了一支由年轻骨干组成的专项小组。 2021年12月,三部敏宏接到一个电话,索尼掌门人吉田健一郎告诉他,索尼已经确认参加第二年年初的美国CES电子展,临行前,他决定和本田确认彼此的合作关系,携手进入电动汽车市场。 从2021年底决定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到官宣携手的3月之前,本田与索尼进行了5次以上的深入商谈,不到半年,尘埃落定。 “快”的背后,是焦虑。 当下的索尼和本田都有十分强烈的危机感,两家公司都在电动车业务的创新与推进上延迟于竞争对手,而在本田那边,携手索尼又带着三部敏宏强烈的个人意志—— 本田高管曾悄悄向日本媒体透露,三部敏宏对公司电气化的缓慢进度“咬牙切齿”,并多次在公司大会上怒批管理层对其号召敷衍了事,这让他一度怀疑“2040年停售燃油车”的计划很难实现。 2021年底,他亲自督战组建了直接向其汇报的“电气化业务推进办公室”,后又因对公司执行力的不满,从22年4月起将其升级为“业务开发本部”,提升至与四轮业务总部和摩托车事业部同级的位置。 按照计划,2025年是索尼与本田新车发布的时间节点,拘谨也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 “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没有旧有束缚,不妨碍所有创新可能性的公司,它既不是本田,也不是索尼。” 三部敏宏提起新成立的联合新公司,索尼本田移动出行(SonyHonda Mobility)只是最初的名字,他透露说,公司内部还在探讨公司的新名字,目前并不排除中途更改公示名字的可能性。 “不是追赶特斯拉,而是从自己身上发现新价值。” 在三部敏宏看来,本田完全有可能打赢电气化转型的竞赛,但是日本政府的举措,还是慢了半拍—— 三部敏宏坦言,在过去几年中,碳中和已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新常态,日本政府也多次放话,表达了推动汽车等核心产业实现碳中和的蓝图,但事实上,没有具体行动。  “但是,如果我们要在50年内真正实现碳中和,本田不得不从现在就要发力,不能再等了。” 三部敏宏自己算了一笔账,很多国家的脱碳目标,是2030年实现电动车40%的销量占比,2035年则上升为80%。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只把日本作为主战场,那本田有足够的自信顺利转型,但反过来看,日本脱碳与全球的差距并不小,跑赢日本的新能源赛道,未必能抢占全球竞赛的制高点。 “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我一直在幕后推动。” 三部敏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履新本田首席执行官之后的第一个决定,是宣布2021赛季结束之后退出F1。 这是他试图传递给外界的一个信号,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都有必要看到本田改变的决心。 目前,本田每年依旧对外交付3000万台燃油车发动机,在三部敏宏看来,这是公司的负资产。“我觉得很不舒服,特别是在生产的一线现场,有些工厂正在制造发动机,有些工厂则制造变速器。机器轰鸣,生产线忙碌不停,但大家的业务模式并没有变化,当然,工人们的工作模式也没有任何变化。” “浪潮已来,但很多员工并不知道。” 三部敏宏告诉《日本经济新闻》,本田最初是一家以发动机为主要业务的制造商,为汽车、摩托车提供动力产品,这在彼时是个金矿。 ”我们每年销售大约3000万台发动机产品,如果丰田以每年交付1000万辆汽车为豪,那我们推出三倍的发动机产品,拍着胸脯说,这是本田的骄傲。 最难的,是不吃老本。 “从员工的角度看,我们在燃油车时代确实很顺利,但时至今日,很多业务都是在重复昨日的辉煌,而非开拓新的天地。” 随着世界潮流的不断变化,员工做行业变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但是在三部敏宏看来,难点在于,让每一位员工都意识到,流水的方向已经变了。 三部敏宏认为,电动车和燃油车在制造和销售逻辑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零部件不同,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就完全不同,由于零部件差异大,生产线的操作也将有很大变化,销售和商业模式也将完全不同。” 这也意味着,从上游到下游,不同环节的员工,其角色也完全不同了。即使有高效的规则来维持目前的业务,它也不适合电气化时代。 “不变革,十年后公司就不存在了。” 三部敏宏用“第二次创业”来形容本田现在的局面,在他看来,这是本田自1948年成立以来最为关键的转型期。除非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十年过后,公司将不复存在,为了存活,每一步都很重要,且没有太多试错的机会。 “创业是从零开始的。” 为了激励员工,三部敏宏一直用“二次创业”来形容本田的转型,“因为我想对所有员工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需要把一切归零,自己再做一次。大家现在都是躺在前辈们一手奋斗出来的功劳簿上,但每个人都应该做出改变。” “进取,是最高的信念。” 三部敏宏反复强调,进取和创新是本田的风格,无论利润率和盈利回报如何,这都是贯穿公司管理和经营的一条准则。 “除了本田哲学,一切都可以改变。” 三部敏宏在采访时坦言,即使有很多东西需要传承和守护,但当它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障碍时,也该被本田画上句号。 “过去的成功经验,是我们这一代人创造的,但是现在作为公司中流砥柱的年轻人们,他们不需要再遵循这些经验。恰逢时代的变革,一切都是恰逢其时,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希望大家都能创造,而不是守旧。

杏鑫注册_德国工会在特斯拉柏林工厂附近设立办事处

据外媒报道,在德国占主导地位的金属工人工会IG metall希望能够代表特斯拉柏林工厂内尽可能多的员工。该工会负责柏林、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地区的领导人Birgit Dietze表示,他们已经在离特斯拉格伦海德(Gruenheide)工厂“非常近”的地方开设了一个办事处。Dietze对德国媒体表示,除了支持工委会的选举,工会还将回答包括薪酬、工作时间和雇佣合同等方面的问题。 德国工会在特斯拉柏林工厂附近设立办事处 (图片来源:特斯拉)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过去与工会的关系并不融洽,去年3月,他曾被命令删除在2018年发布的一条推文,他在这条推文中威胁说如果美国员工成立工会,工人的股票期权将被剥夺。 马斯克此前已经表明了他对德国法律和程序的不满,他在去年4月份发给当局的一封信中说,德国复杂的规划要求与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紧迫性相抵触。由于环境方面的反对意见和繁文缛节,特斯拉已经多次推迟工厂的预期投产时间。 未来,德国新工厂内将有大约1.2万名员工,每年将生产多达50万辆汽车,该公司预计新工厂将于今年初投产。德国媒体报道称,工会了解到,截至圣诞节前,该工厂已经雇佣了1,800名工人。Dietze表示:“我们预计,在第一个生产阶段中,该工厂将有大约6,000名工人。” 她指出,汽车行业的其他一些企业,也将在特斯拉工厂附近建设工厂。她还说道:“在转型的同时,我们必须要确保工人的利益。我们不是工业时代的恐龙,而是在用进步的方式向前看。我们正在积极制定政策,重塑这个行业。” 如果有一天特斯拉和工会进行谈判,那么工人的薪酬将是双方的一个主要争论点。Dietze表示,她的调查结果显示,特斯拉员工的部分收入需要通过股票期权来实现。她认为,这部分薪酬发放方式过于灵活,以至于工人不清楚在月底或年末的时候能够得到多少薪酬。 2021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再创新纪录,达到30.86万辆。2021年全年该公司的交付量超过了93.6万辆。在纯电动汽车总销量强势增长的背景下,特斯拉Model 3有望在2021年成为欧洲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

杏鑫测速_主打智能科技 四款热门紧凑级SUV推荐

随着社会进步,消费者对于SUV车型需求量日益增大,尤其是年轻化的主力购买人群更是日益增多,同时对于选购SUV车型提出了更多要求,除了已是“刚需”的高颜值之外,智能化概念也在产品层面逐渐显现。今天我们推荐的四款热门紧凑级SUV,除了都具有高颜之外,在智能化领域也都颇有建树。 今天,我们为大家挑选出了四款市场关注度较高且主打智能配置的紧凑型家用SUV车型,其中包括刚刚上市的MG ONE以及哈弗赤兔、长安UNI-T以及广汽传祺GS4。而在具体车型选择上,因为售价不高,MG ONE、哈弗赤兔、广汽传祺GS4三款车型都选择了顶配车型,长安UNI-T选择的是次顶配车型。那么这四款车型到底实力如何,通过对比一见分晓。  一、外观综述 从外观上看,四款车都是偏运动风格的紧凑型SUV,在设计上十分动感,视觉冲击力很强。MG ONE的橙+黑的撞色设计本身就自带关注度,再搭配闪电状的进气格栅以及上扬的大灯造型,使得前脸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哈弗赤兔的六边形直瀑式中网,搭配两侧轮廓感十足的前灯,让整车的前脸看上去和车名一样,像只处于战斗状态的“赤兔”。长安UNI-T的外观采用无边框设计,个性十足,隐藏式门把手的运用,抑或是与众不同的尾翼设计,都将“个性”二字诠释得十分到位。MG ONE的设计与长安UNI-T相比,在个性和选择方面要稍微弱一些,但是在时尚和动感方面略胜一筹。传祺GS4的整体设计更偏传统,方方正正的造型相比其他三款车型少了一些个性和活力,但大气的外观也吸引不少消费者关注,用中规中矩来形容最为恰当。 车身尺寸方面,四款车型各具优势,哈弗赤兔和长安UNI-T轴距都超过了2700mm,其中长安UNI-T轴距达到了2710mm。MG ONE的车长达到了4579mm,是四款车型中最长的,而传祺GS4的高度达到了1700mm,是四款车型中最高的。 外部配置方面,四款车型均配备了较为实用的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功能,不同的是哈弗赤兔仅支持驾驶位无钥匙进入,日常使用起来可能不太方便。此外,四款车型只有长安UNI-T配备了隐藏电动门把手,相比其余三款车型科技感更强。四款车型中,只有长安UNI-T和传祺GS4配备了电动后备厢,传祺GS4还配备了感应后备厢,这是其他三款车型不具备的,实用性更强。此外,在灯光配置方面,四款车型均搭载LED行车灯和自适应远近光灯,不过只有哈弗赤兔和传祺GS4配备了转向辅助灯,安全性更强。 外观小结: 从外观设计来看,四款车型虽然各具特色,但整体造型都呈现出了年轻且个性化的视觉效果。相比较而言,传祺GS4属于四平八稳的设计风格,主打稳重性,而MG ONE和哈弗赤兔更偏向于个性化定位,并且MG ONE还具备了两种外观风格车型可选。长安UNI-T则是四款车型中造型最夸张的一款,也是追求个性化年轻消费人群的最爱。而在外部配置方面,四款车型表现也比较接近,并未拉开太大差距,基础功能均没有缺失,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二、内饰综述 内饰方面,除哈弗赤兔外,其余三款车型均选择了时下流行的双联屏设计,相比之下,赤兔的悬浮式中控屏设计就显得有些中规中矩。在内饰布局方面, MG ONE采用了与其他三款车型不同的设计思路,整体更加简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体按键数量。与其他三款车型相比,MG ONE内饰整体的科技感和运动感更强,其余三款车型内饰均采用较为常规的布局,但都不约而同的运用了彩色元素进行装饰,凸显年轻化定位。 多媒体方面,四款车型均搭载了12.3英寸的大尺寸中控显示屏,支持触控操作,配置水平也比较接近,例如主流的蓝牙电话、导航、智能语音控制以及车联网等功能均没有缺席,充分满足消费者的日常使用需求。除此之外,传祺GS4手机互联支持CarLife和CarPlay功能,这也是其他三款车型所不具备的,日常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内饰配置方面,四款车型中只有长安UNI-T配备了真皮方向盘,其余三款车型的方向盘均为皮质包裹。四款车型的空调也都采用了自动空调,在高级感营造方面都很到位,但只有MG ONE和哈弗赤兔配备了温度分区控制,实用性要好于另外两款车型。科技配置方面,长安UNI-T和传祺GS4配备了手势控制系统,科技感更强。哈弗赤兔独有的HUD抬头显示系统相比其他三款车型更加具有实用性。值得一提的是,MG ONE在四款车系中独享了氛围灯配置,夜间视觉效果更加年轻时尚。 内饰小结: 四款车型在内饰设计方面均采用时下主流的大屏幕搭配全液晶仪表的组合,科技质感出众,并且用料也值得肯定,大量采用皮质以及金属材质。其中,只有哈弗赤兔采用7英寸液晶仪表,其余三款车型都采用了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综合来看,传祺GS4和长安UNI-T在舒适性和科技配置方面更加出色。  三、性能综述 动力方面,四款车型全都配备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参数上长安UNI-T领先其它车型,表现更加出色。变速箱方面,哈弗赤兔和长安UNI-T均搭载了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MG 0NE采用了CVT无级变速箱,而传祺GS4则搭载了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可以说四款车各具优势,在动力性能方面平分秋色。 动力小结: 综合比较来看,长安UNI-T在性能参数方面占据优势。赤兔和传祺GS4的表现更加接近,MG 0NE的优势则在于行驶平顺性和更佳的燃油经济性。 四、空间综述 车内乘坐空间方面,四款车型都定位为紧凑型SUV,乘坐空间表现区别不大。哈弗赤兔和长安UNI-T的轴距都超过了2700mm,其他两款车型也都接近这个数值,因此对于纵向腿部空间完全无需担心。MG 0NE虽然轴距只有2670mm,但是车身长度达到4579mm,也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传祺GS4在高度方面领先于其他三款车,因此理论上后排头部空间会更加宽裕。 储物空间方面,四款车型车内储物格数量均比较充足,中央扶手箱的空间大小都差不多,内部空间都比较平整。值得一提的是,赤兔的前排车门储物格比较宽大,且采用了分隔式设计,实用性要好于其他三款车型。 后备厢方面,四款车型尾门开口十分宽大,日常拿取行李物品比较方便,同时后排座椅均支持比例放倒,且平整度不错,空间延展性令人满意。 空间小结: 四款车型都具有宽敞的车内乘坐空间,虽然MG ONE轴距相比其他三款车型略短,但是车长弥补了这一不足。除赤兔外,其余三款车型的储物空间虽然整体数量比较可观,但在空间规划以及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优化空间。后备厢方面,四款车型的空间延展性都值得肯定。 五、安全配置综述 安全配置方面,四款车在这方面都做的非常出色,不过相比之下传祺GS4少了前驻车雷达、并线辅助功能、泊车入位和道路交通识别功能,巡航系统也不是全速自适应巡航,只是自适应巡航,表现相比其他三款有些不足,不过其他配置也可以满足日常需求了。 安全小结: 在安全配置的比拼中,传祺GS4相比其他三款车型表现略差一些,不过其他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其他三款车型在安全配置方面可以说不分伯仲,都很齐全。 总结: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四款车型虽然各具特色,但是在综合产品力方面表现都非常出色,传祺GS4在舒适性和便利性配置方面表现比较好,外观相对传统,安全性相比其他三款车型有些不足,更适合一些传统的消费者或者有经验的老司机选择。MG ONE和赤兔则是在安全配置方面和外观方面都很出色,适合年轻人选择。长安UNI-T则更适合那些追求个性化的精英人群选择。总之选哪款都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哪款车才是你心中的最佳智能座驾呢?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