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汽车配件【杏鑫平台官网】

杏鑫测速逸飞激光吴轩:产业协同共推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

杏鑫【股东Q:304724】2020年10月16日-17日,“第五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0)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宁德)峰会”盛大开幕,在主题论坛4上,武汉逸飞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董事长吴轩发表了关于“产业协同共推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演讲。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锂电界的老朋友和新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是逸飞激光吴轩,非常荣幸今天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我想分享的主题是“产业协同共推动力电池高质量发展”。我的整个分享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我们叫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大家逐渐形成的共识,我从2007年接触动力,从早期大家对它的质疑,现在看电动化是智能化、信息化、共享化的关键路径,不可逾越的路径,已经形成我们的共识。杏鑫测速对应着现在目前的状态,这个图在各种场合看到,其实代表着全球75%GDP三个最活跃发达体,以中日韩为主的亚洲、欧洲和美国。对应着从国家2014年开始快速推动,在前半程理所当然中国引领全球。数据显示,2014到2019年,推动新能源在全球整个贡献量达到58%。到2025年的目标,未来的增长率还需要更快的增长,这是前半程的贡献。2019年回归市场,从2019年开始大家也有对行业的质疑,但实际的状态是欧洲超过了中国成为现在动力电池的第一大市场。接下来,我们在电池企业的出货量这个角度在2019年开始逐渐加剧,这是国内企业在里面出货量的变化。这张图是7月份和8月份龙头企业,LG和宁德在这个地方争锋。

在前半程跑赢、引领这么一个产业的发展,未来整个的生态链需要做好更多的准备,因为是一个大的生态链工程,对产业链高度协同要求、关联度的要求、系统性整合的要求、生态链整合的要求应该是大幅提升。要把产业做好,最直接的是材料体系、结构工艺和装备,与科研、政府资本这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从早期对它的介入是一种产品的竞争,到中期企业竞争,发展到成熟或者完全充分的状态是产业和生态的竞争。所以说我这边提出一个我们需要更好的专业分工,更好的系统的协作,只有好的专业分工,好的系统协作,才可能产生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部分,在上个月22日特斯拉的电池日姗姗来迟,有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思考。特斯拉在这边首先推出一款电池容量更大、体积更大、充电更快、价格更低、安全性更高,甚至寿命更长的一款电池,目前可能就是4680这款型号。未来规划是2021年建成10GWh的产能,到2022年达到100GWh,到2030年达到3TWH,目前所知,应该还没有实现量产,因为放在第一个阶段是2021建成10GWh。我们看一下特斯拉大圆柱电池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全新技术,特斯拉从2008年开始装电池的时候坚持圆柱电池,当然一直也坚持提升电池容量,降成本的策略,但整个的路线上面是一直坚持在做圆柱电池。这次这个电池想实现内阻减少,成本大幅降低到100美金每瓦每度电。在2018年尝试推动,松下、LG生产更大尺寸的圆柱电池,更大能量密度的,基于结构,最终没有突破21700的限制。到2019年5月,收购了做超级电容全球知名的公司,通过集成超级电容和干电池的技术,突破电池的结构限制。同时,在2019年10月,秘密收购加拿大的一个企业,突破设备产量的工艺,同时也收购了欧洲一家做罐装生产线的企业。其实特斯拉的无极耳电池现在来看不是一个横空出世,实际上是产业整合、跨界创新的结果,是装备、是材料、是工艺相结合的一个突破。这是我对特斯拉电池日的一个思考。

沿着这个话题,谈谈我们对圆柱电池的一些简单理解。其实全极耳或者无极耳,这个电池结构上面,1865早期单极耳,后面推出双极耳,后面尝试做多极耳,多极耳结构上面就开始产生影响。尺寸如何做大,如果用全极耳的一种连接实现32到60的突破。如果用硬连接,真正把极耳全取消,就是无极耳,就突破尺寸和容量的限制,其他物理性能我们就不展开。实际上特斯拉我们认为提的无极耳是我们所坚持的一个,国内已经走了12年的多极耳到全极耳的路径之一。

这是国内从2019年开始已经有的一些相关结构,这是相关的示例。在国内圆柱全极耳发展历程也走过这么一个历程,2009年试验机,2011年中试线,2013年流水线,2015年全自动线,2017年车间一体化解决方案。我们是基于结构、工艺、材料,包括生态链,从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各方面系统的一个整合过程,一个产业的协同过程。这是我们一个产线的示意图。

最后,把逸飞激光做一个简单介绍。逸飞定位是激光应用的拓展这个维度,第二个维度是装备智能升级,15年做了一件事就是激光和电池的结合。这是产品整个的发展过程。对于锂电这个角度,在2017年之前逸飞推全结构、全产线、全工艺,逐渐聚焦到全极耳。这是相关的合作伙伴。

谢谢大家!

这是一个广告位